CHINESE / ENGLISH

丹青绘河豚,笔墨颂家乡

作者:佚名    河豚文化来源:yzrb    点击数:2640    更新时间:2019-4-7

 河豚,正在成为每一位扬中人的骄傲。这种骄傲是深刻且迷人的,新坝镇新治村这位1993年出生的姑娘选择用绘画来表达她的这份骄傲——

丹青绘河豚,笔墨颂家乡

昨天,记者见到于敏婕时,她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第十六届河豚文化节相约河豚岛书画作品展准备作品,是一幅以河豚和竹子为主要元素的水墨画。整个作品刚刚形成初稿,这样的初稿也已经过无数次尝试。

    河豚情结已久

    动笔却又胆怯

    “昨天晚上画到凌晨,才算有点样子。”于敏婕告诉记者,她一直想画河豚,但也一直不敢动笔。在工笔画领域,鱼是非常难驾驭的题材,下笔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还要能表现出鱼在水中的灵气。这次为了河豚节作品展,于敏婕终于鼓起勇气开始创作这个熟悉又陌生的题材。

    为了更好创作,于敏婕看了很多关于河豚的书籍、图片资料,更是连着好几天去菜市场看活河豚在水中的各种形态。一处处小细节的捕捉,“还是很难,我决定主要从河豚的神态着手。”

    于敏婕说春天到了,最近她都在构思以春天为主题的作品,“春天画花草等是比较普遍的方向,我觉得扬中的春天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河豚。”春天的河豚配上鲜美的竹笋,这是一道经典的美味,也是一幅意境优美的画作。按照参展规定,310日就需要提交作品了,在正式下笔后,于敏婕正在不慌不忙有节奏地创作中。

    不单自己画河豚

    情怀更需有传承

    除了自己画河豚,于敏婕还教小朋友画。她闲暇时带了一些爱画画的小朋友,周六周日教画画。最近,她的授课主题就是河豚。“教孩子们学画河豚给我很多惊喜。”于敏婕说的惊喜是孩子们对河豚的了解以及喜欢。孩子们能够描述出河豚的整体形状,身上也有小刺,遭遇攻击时肚子会鼓起来,也有些孩子说是生气了肚子鼓起来。详细的描述在孩子们心中构建了基础框架,在于敏婕演示之后,孩子们都能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河豚。于敏婕喜欢画画,也喜欢教小朋友画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她曾经碰到了很好的老师,她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样的好老师。

    在于敏婕的印象中,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没事就爱在家里墙壁上搞创作,也曾经被妈妈教训过,但爷爷很支持,“孩子喜欢就让她画。”幼儿园开始,爸爸妈妈就为于敏婕报了少儿国画班,后来每回爸爸出差都会为她带回来各式各样的绘画材料,去上海带油画棒,去湖州带毛笔……于敏婕对绘画的兴趣从那时开始,日渐浓厚。

    后来,于敏婕一直跟着王中明和夏春敏两位老师学习,“我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在学画生涯中,于敏婕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王中明老师让她练习削铅笔,“很少有培训有这个课程的。”于敏婕整整一节课都在削铅笔,王中明告诉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还有练习排线,花了好几节课,一张纸正面打满了反面继续打。”这样的练习为于敏婕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

    艺术是纯粹的

    亦如家乡情结

    好的老师带领于敏婕跳脱绘画的小框架,走上艺术这个更为宽泛的领域。于敏婕始终觉得艺术应该是纯粹的,就像她现在纯粹的生活一般。

    2017年,于敏婕申请了新坝镇妇联的“魅力女性”创业项目,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专注于艺术创作。小小的工作室古色古香,到处摆放着美丽的鲜花。大多数时间,于敏婕都是“窝”在这里创作,闲暇时,为自己沏上一壶红茶,用自己在景德镇制作的小白瓷杯。于敏婕说,这就是她一直向往的生活,“有画有花。”

    于敏婕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的她是一个直率性格的姑娘,也是急性子,但在专业领域,需要她有一份淡然和耐心,更重要的是,“需要存有敬畏心。”就像她创作河豚的过程,是对艺术的敬畏,也是对家乡的致敬。□ 蒋丹

 

 

 

  • 上一个河豚文化:

  • 下一个河豚文化: 没有了